互聯網時代你怎么證明你是一個人?
當人們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性向性別或者個人日記放到互聯網的時候,互聯網扮演的《一九八四》那塊有人在盯梢的電幕;發現自己想點事兒就覺得累,或者想專注干些事情卻被各類手機推送打斷,會讓人聯想到美麗新世界那顆隨時可以吞下的致幻藥物嗦嘛……
不過,我們對這一切若無其事。
? 互聯網就像是《一九八四》里那塊電幕
互聯網的隱私安全其實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可怕——它在盜取我們的信息。事實上,那個負責記錄的 Cookie 也并不是在侵犯你的隱私。互聯網與一九八四的相似之處在于,在你對著電腦三個小時之后,你可能忘了它正在記錄你看過的每個東西。
不過,互聯網讓我們自愿分享信息,到了 Web 2.0 時代,它充當了記錄工具這件事,也更加明確化了。你的所有的信息和行為都在網上。你在社交網絡寫自己真實姓名、興趣愛好、戀愛狀況、日常狀態、發自拍、都看過些什么書、老是給誰點贊、分享自己去了哪家餐廳吃飯、跑步線路是什么樣子的……不知不覺,所有信息都放到了這里,就像書中所說,“在具體某一時刻,你沒辦法知道自己是否正在被監視”,不過,大家都已經習慣,自愿接受監視,并且樂于這么干了。
? 互聯網也是一個讓你沒法集中注意力的美麗新世界
互聯網讓一部分人失去了認真的能力,并且認為嚴肅思考是件滑稽的事。它似乎正在為人們總結出一套即便人們什么也不懂,但是仍然可以對任何事情都講上兩句刻薄話或者是寫出些詩意的句子,以此表示自己隨便一學也能全明白的方法。在人們思考之前,它首先摧毀了注意力。
而對于個人來說,這跟阿道司·赫胥黎在《美麗新世界》里描述的那種狀態其實很相似:這是個公元 2532 年的世界,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是被壟斷基因公司設定的,他們會感到很快樂,因為有校正人們思維的“睡眠教學”,還有隨時可以嗑的嗦嘛,一種精神麻醉藥物。過得很快樂,其實是“被快樂”,在互聯網時代,思路是被互聯網上的信息設定著,在網上想看些什么的一系列動作,大多時候是受互聯網的引導,專注想點問題變得不那么容易,但你以為自己在獨立思考。
? 清單之于互聯網,有點像娛樂之于電視
它們都起到了消解嚴肅的作用,的確又讓枯燥的內容更加活潑有趣味,但是正如尼爾·波茲曼指出電視正在讓文化變成一場滑稽戲一樣,“清單”的出現雖然讓世界變得更加簡潔清晰,但是人類喜歡“收藏”習慣就是也可以在這里迅速形成。
互聯網提供的信息可以深刻又豐富,但是比不斷推送的、詳盡的內容更受歡迎的,是介紹這些內容的清單,或者是刷清單的感覺,雖然一個朋友圈里轉發的信息量已經夠你學習一天的了,但是人們更沉迷于刷朋友圈,說上幾句“好美喔”,就覺得一天的新聞已經瀏覽完畢了。
? 它讓洗腦變得簡單,并且培養了勒龐所說的“烏合之眾”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這是《一九八四》里真理部大樓的三條標語,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所在的世界的指導思想。一種根深蒂固或者病毒一樣迅速普及的表達似乎也能充當這個作用,比如互聯網時代的某些流行語。
流行語很像是這樣的一種“指導思想”,或者說是一種人們自愿接受的暴政。它們在互聯網時代尤其興盛。一般來說,這些詞隨著流傳越廣,意思也就越含糊,詞意會被擴大,比如大家都在詬病的“心靈雞湯”,愿意是指那些只講結果,而不講解決過程的文字,現在任何一個文字運用得優美一點的段落也被稱作雞湯, “那些語言表達中具有最大影響力的詞語,往往反而是那些最不明確的詞語。”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這樣說。因為這些語言很方便人們去下結論。
同時,思考問題也越來越能用現成的答案來取代,在這樣的美麗新世界里,人們活在自以為已經得到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之中,安然無恙。
? 互聯網剛開始的時候,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但現在不僅知道,還能知道品種、年齡以及和其他狗的互動方式
人們一開始發現互聯網可以用來做聊天室的,大家都匿著名誰也不知道是誰;后來發現賣廣告這件事也可以在互聯網做,而且因為能夠搜集數據,也就能投放得比傳統廣告更加精準;再后來人們發現互聯網可以用來上門服務、出門叫車,一切都用同一套ID系統聯系在一起,比如手機號碼、身份證信息或者銀行卡號。
《紐約客》在 1993 年 7 月 5 日刊登了那則由漫畫家彼得·施泰納創作的著名漫畫,一只坐在計算機前椅子的狗,和坐在地板上的另一只狗說:“在互聯網時代,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個叫做彼得·施泰納的作者因為這幅漫畫的重印賺了5萬美金。
在你注冊第一個社交網絡,并且旁邊有一行小字提醒你“最好使用真名”的時候,“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的時代就淡化了。但是現在,互聯網不僅知道你是誰,或許比你最親密的朋友更加理解你,地圖會在你下班之前提醒你現在回家有點堵,播放器會告訴你哪首歌跟你上次聽的比較像,如果你跟你媽說“昨晚我睡得挺好的”,你的睡眠記錄的 App 會暴露你深度睡眠只有半個小時。在“我知道你是誰”的時代,沒有誰比互聯網更清楚真實的你是什么樣的了。
? 現在,怎么在互聯網面前,證明你是一個人?
但你依然證明不了自己是個人。機器人能夠學會的東西越來越多,去年底,Google 推出了優化驗證碼機制,因為他們發現機器人是能夠破解那個難以識別的驗證碼(學名叫 CAPTCHA 驗證系統)的,并且識別率是 99.8%。它們推出的新方案叫做noCAPTCHA,里面有一個叫做“風險分析引擎”的東西,機器會通過這個分析來得出你是不是人類的結論,如果通過就沒事,不通過,作為人類的你還得進行一輪類似“連連看”的測試,比如回答“以下圖片哪個更像這只貓咪?” 的問題。
? 最后,我們認識一下這些人們常提起,聽上去又很深奧的詞烏托邦和反烏托邦
烏托邦,其實就是人類夢想的美好世界,字面意思是 “空想的世界”。1515 年左右,有個叫做托馬斯·莫爾的人寫了本名字很長的書,叫做《關于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也就是《烏托邦》,暢想了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在那個世界里,財產公有、人民平等,大家穿著統一的工作服,按需分配、所有人都從事生產勞動,沒有墮落和罪惡……反烏托邦不是這個美好世界的反面,而恰恰是對這個美好世界的懷疑與批評。
同樣是財產公有、人民平等、大家穿著統一的工作服,另一些人卻指出在這富足美好的表象之下的,恰恰是精神世界的匱乏,人類失去自己的個性,變得不像人類。表面確實和平,但實際上這種制度之下卻是弊病叢生,資源緊缺,因為對人性欲望的壓制,人性扭曲所導致的犯罪、迫害并不少見。反烏托邦指出,這里并沒有真正的自由。